特價

中國教會三巨人(新版)

NT$198

尚有庫存

貨號: 06030354 分類: , ,
作者: 賴恩融出版社: 華宣出版日期: 2012-05ISBN: 9789575566784基本資料: 192頁/ 16.5x23cm商品類型: 生活見證適合族群: 普級原文書名: Three of Chinas Mighty Men

描述

賴恩融(Leslie T. Lyall)

(1905—1996年)出生於英國,父親是著名佈道家。1928年畢業於劍橋大學,恰逢內地會呼召而成為中國傳教

士。1929年前往中國山西,負責教會兒童與青年工作。曾經與來訪的伯特利佈道團及宋尚節合作,帶來當地教

會的復興,並結識內地會的中國傳道人楊紹唐。1940年初,貴州安順傳教。1950年被中國大陸強迫返回英國,

在內地會辦事處工作13年。賴恩融回英國後始終關注中國教會,組織祈禱會、演講會,並寫過多部關於中國與

教會的著作。1996年逝世於英國。

 

 

 

本書特色

一九OO至一九五O年,半個世紀之久,中國會致力於本色化運動之推展,書中所描寫的正是中國本色化

會最著名之三位傳道人——楊紹唐、王明道、倪柝聲。本書寫於一九七三年,當時中國大陸尚未開放仍是個封

閉的世界,作者賴恩融對於三位中國傳道人豐富的一生作了相當清晰的述與精闢的分析。

 

一九OO年是中國會史上可資記念的年代,除「庚子難」自身重大的意義之外,三位重要的中國會領袖

亦分別出生於這一年的前後——楊紹唐於一八九八年,王明道於一九OO年,倪柝聲於一九O二年。「由於他

們對聖經的真理具有獨特的闡釋能力,並對此一身處革命時代的中國基督會具有微妙、深遠的影響,以及

他們對這位大衛的後裔——耶穌基督,具有矢志如一的忠心。」這是賴恩融牧師著作本書介紹三位屬靈偉人的

原因,相信作者畢生對中國的感情,以及對此三位中國傳道人豐富的一生所作的清晰描述和精闢分析,必能激

發我們忠心愛主、服事主的心志!

 

改版序

向三位勇士致敬

廿八年前(1984年)在中華福音神學院首任院長戴紹曾牧師的推動與鼓勵下,橄欖出版了《中國教會三巨

人》。戴紹曾牧師是當時中國內地會 (CIM)(其後更名為海外基督使團,OMF)的創辦人戴德生牧師的曾孫,內

地會宣教機構向來重視文宣工作而出版了本書之英文版本,之後再交由橄欖發行中文版本。出版本書的動機,

是戴牧師的先見—因他早已知道人物傳記在史學上有不凡的價值,於是成立了中國教會史研究中心,集合查時

傑教授及陳一萍教授,搜集了各類史冊,成為提供中國教會史閱讀與研究的園地,而該中心的師生亦共同完成

本書中文版之翻譯。原來中文版本及本書重排再版本是根據 1980年的英文再版本譯成的。

 

今年是橄欖華宣成立三十週年,選擇在今年五月重新出版本書的確意義非凡,不但期望老酒裝新瓶,重新出版

能以新的面貌問世。最重要是因為本書中的三位主角—楊紹唐、倪柝聲、王明道,乃是1900至1950年達半世紀

之久,二十世紀前半葉開中國教會本色化風氣之先最重要的代表人物。而當時中國大陸尚未開放,書中三位主

角皆在中國為了基督信仰飽經風霜,歷盡滄桑。雖今兩岸貿易、經濟、外交皆已開放往來,但回首七十年代的

中國大陸,這些為主大發熱心的傳道者,被以異議人士或反革命人士看待,或被判刑勞改或下監,甚至死在獄

中,這種為主至死忠心的精神,實在令今人感佩。

 

盼望老酒新瓶的《中國教會三巨人》能更增添閱讀價值,讓更多人在閱讀本書時,回顧三位開風氣之先的傳道

人一生與主同死同活的生命見證,效法他們高潔、耐力的人格,並體會他們追求成聖的秘訣。而重新出版本書

也算是向三位為主至死忠心的勇士致敬吧!

 

橄欖出版寫於 2012年4月改版前

 

改版推薦序

半月前,橄欖主編要我為本書的改版新本寫一再版序言,為此找出了英文原版本、中文初版本、四版五刷本,

好好地再翻閱一遍,瀏覽之餘,引發了好多當初有關本書能順利出版的回憶,我有如進入了時光隧道,一幕幕

情境在我腦海中湧現出來,因此感想頗多,特地寫出來,充當新再版本的序言。

 

本書中文初版本出版於 1984年,距今已長達廿八年之久,而英文初版本出版於1973年,則距今更長達近四十年

之久,所以可算是一本老著作了;當時出版,壓根都沒有想到本書到2003年,就已四版五刷了,成為一本長銷

書。當時出版時的信心極小,只望能出版個一版就十分令人滿意了,因為教會人物傳記類的著作,向來是曲高

和寡,讀者有限,肯定是連成本都回收不回來的滯銷書,而是戴院長的鼓勵的結果,當時華神校舍已搬來今汀

州路現址,有著較大的空間,有遠見的戴院長就成立了中國教會史研究中心,找了我與陳一萍來研究中心,中

心先從相關圖書資料的收集開始,所以人物傳記、教會通史與斷代史、宗派堂會史、宣教史、地方教會史等各

類史冊,就逐漸累積,漸能提供對中國教會史有興趣的同道前來中心閱讀與研究之需;戴院長是中國內地會

(CIM)創辦人戴德生(James Hudson Taylor)牧師的曾孫,而中國內地會,後來又更改名稱為海外基督使團

(OMF)。由於此宣教機構一向重視文宣工作,所以由基督使團出版本書,而由戴院長捐贈給研究中心,因此

研究中心早就擁有了本書的英文版原著本,亦早知本書在人物傳記類上的史學價值是不凡的。

 

當時在上一世紀的七十年代,海峽兩岸仍處於緊張而不相往來的時期,彼岸對宣教士們,早在五十年代時,就

被全數驅趕至海外,而對非三自教會系統的華人老輩教會領袖人物,或以異議人士看待,或以反革命人士來看

待,故被判而勞改或下牢者,比比皆是,有的還音訊全無,下落不明,而本書的三位主角人物,當時的處境尤

為海外教會所關切,所以曾身為中國內地會宣教士的作者,因與三位是昔日的舊識關係,其關心之情尤為殷

切,而西國宣教士還有些特殊管道,得知的相關訊息來源亦較多,因此就由作者率先能夠寫出本書來,為三位

正受著試煉的牧長的境況,提供最新的消息;故本書英文版一出,一時洛陽紙貴,流傳於海外關心大陸教會事

工者的同道中間,這就進而啟發了對中文譯本的譯出構想,所以提供給只識華文的教會同道需求的時機,也已

然來臨了。

 

在臺灣的華神既藏有本書,又由戴院長與研究中心的極力推薦,而基金會與出版社亦樂意出版,至此只欠積極

尋找翻譯同工來完成本書的翻譯工作了,此時本人亦在華神主授中國基督教史的課程,就鼓勵幾位修課的同學

分頭合作來完成翻譯的工作,事情就這樣成了。

 

在距初版本出版已達廿八年之久的今日,兩岸教會交流已今非昔比,由關閉到開放,而教會史的研究風氣亦非

處於「險學」環境,而是年有提昇,已邁入堪稱「顯學」的境地了,而本書的三位主角人物的相關論文與專作

為數也已十分可觀,在內容上超越本書的內容者,也是不爭之事實,所以本書有再版的價值嗎?

 

個人以為仍有再版的價值,到底本書是開華文教會人物傳記出版風氣之先的一本著作,單憑這點,就有再版的

價值存在了,只是值得一提的,是藉由再版新排印本的出版機會,要把全書由封面設計起,到內容文字,到附

錄及圖片,都要重新來過。上一個版本封面及內文皆有錯誤之處,希望這次重新出版的版本能將錯誤都改正,

個人秉在主內一家,憑愛心說誠實話,作了以上一些建言,是為再版之序。

 

查時傑

 

台灣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

2012年3月

目錄

貴重器皿叢書出版序 3

改版序 5

改版推薦序/查時傑 7

原版推薦序一 11

欣欣向榮的中國教會歷史研究/查時傑

原版推薦序二 20

畢生無法忘情於中國/陳一萍

前言 ——大衛王的勇士 28

第一部 楊紹唐:謙謙君子

北方的悲劇 34

農夫的兒子 39

靈程的轉捩點 42

接受考驗的時機 45

成長中的異象 49

戰爭的烏雲 55

日增的影響力和責任 58

邁入陰影 62

第二部 倪柝聲:卓識之士

回到耶路撒冷 70

帝國主義的陰影 74

講求服從的學校 79

學習服事 83

獨立與民族主義 88

倪柝聲模式的信仰復與 96

婚姻和海外旅行 101

文字工作 106

商業投資 113

領導權的陷阱 117

入獄 122

第三部 王明道:剛毅之士

義和團 130

童年時代 134

悔改歸正 136

成長中的事奉 141

建立家室、建立教會 145

首次迎敵 152

鼎盛時期 156

再度迎敵 161

痛苦中的鬥爭 170

結語 ——三勇之最 173

附 錄 延伸閱讀 179

中英對照表 183

內容試閱

北方的悲劇

「那些人將他們全殺了!」

「誰?」

「拳匪把凱牧師、凱師母以及他的小女孩都殺了!」

 

十一年來,凱牧師夫婦倆一直滿懷愛心,忠實地在曲沃地區宣揚耶穌基督的福音,屬於中國內地會的凱氏夫婦

說得一口流利的中國話,而凱氏的佈道也包含了許多從當地生活中所汲取的實例,在他一手建立的教堂擴展之

後,他開辦一所基督教小學。這所學校很快地以其格調和優秀的訓練,加上優良的師資而名聞遐邇,凱氏一家

人廣受眾人愛戴。

 

然而十九世紀的最後那幾年,中國人開始敵視所有外國人,使宣教士遭受到很大的傷害,這種敵視的產生乃是

由於西方列強對於毫無還手之力的中國所做的剝削而引起的,一次屈辱之後接緊著又是一次屈辱,直到1900年

民族情緒的激昂達到高潮。比起其他地方,山西省的情形最為嚴重,四十二名宣教士和他們的子女以及許多虔

誠的中國基督徒都因此喪生。六月時,排外的暴動首先在省會太原市爆發,接著便是在平遙和介休,許多教會

建築全被夷為平地。當凱家逃離本省的機會似乎已無望時,當地那些願意提供任何援助以保障他們安全的基督

徒便勸他們躲到鄉下去,因此他們便避難到城東南四十哩遠的太行山裡。才一出城,縣令便查封了他們的家,

差役更盜光了他們的家產,而凱氏夫婦和他們的女兒也不幸在半途被拳匪捉到並押解回曲沃,在那兒,八月裡

的一個大熱天,他們被殺害了,據推測,他們跟其他人一樣被拳匪大刀砍頭處決。

 

基督徒被嚇壞了。然而幾乎是立即地,他們發現自己也是岌岌可危,拳匪在城中和鄉間縱火劫掠基督徒家庭。

位於楊家村的楊家也是受到威脅的家庭之一,楊先生是農夫,並且是這一地區最早改信基督的人士之一,在這

一個不祥「鼠年」的恐怖與憂愁當中,楊家生下了一個兒子,算是給這個家庭多少帶來了一些安慰和喜悅。

 

山西省屬內地,距離中國海岸約四百哩,為混濁的黃河所圍繞。黃河是以「中國文明的發源地」而為人所知,

中國人的祖先首先在此定居下來;「禪讓時代」中那兩位神話般的帝王 —堯和舜也活動於此,一些古老的祠廟

裡目前還奉祀著他們兩位,因此他們的事蹟代代相傳不朽;中國草藥醫學的創立者 —神農氏也是在此從事他最

初的實驗。著名的大禹則在此授命疏濬黃河水患,曾因治水期間三過家門不入,而樹立了盡忠職守的典型。

 

該省的北部則有風景壯麗的五臺山—一個著名的佛教聖地,山中一般都有大約一萬名的僧侶常駐於千餘個修茸

完善的壯觀寺廟裡,這些都是每年一度從西藏、蒙古等地遠道趕來進香的善男信女拜訪的對象。汾水則流經該

省中部,主要的都市皆位於肥沃的兩岸。膏腴的黃土厚厚地覆蓋著下面的岩石,到處可見的水井也提供了灌溉

的水源 —這真是再好不過了,因為只有在炎夏一兩個月中才會下雨,下雨之後,黃澄澄的山景登時一變為熱帶

式的蓊鬱,而黃沙沒濕的古驛道也變成泥濘不堪。汾水以西和以東的山嶺則比較貧瘠,然而勤奮的居民仍然在

黃土峭壁上削鑿出一個個洞,以做為他們的家室,努力地生存下去。山西省的地下鐵蘊藏著中國最豐富的煤

田,這些煤田在淪陷前還很少被開採。

 

山西的民風強悍且勤苦耐勞,漫長的冬季裡,他們常會在長袍或褲子裡墊上棉花、駝毛或者是羊皮,並帶上套

耳的毛帽以抵抗那從北方戈壁沙漠吹來的凜冽刺骨寒風。

 

在該省改信基督者之中第一個值得注意的是一位儒生。他姓席,取的教名是「勝魔」,一般都稱呼他為席牧

師,在他參加一項以「馬可福音中的耶穌」為題的古文文章比賽之前,還是一個吸食鴉片的人。由於研讀馬可

福音的結果使他改信基督,因而生命產生了一個徹底的轉變,包括戒除鴉片癮,並從一位儒生變成一個傳福音

和建立教會的人。在沿著汾水兩岸的城市裡以及以東和以西的山區,他帶領不少人信了基督,也幫助人們戒除

鴉片並建立教會。這些教會即是「劍橋七傑」中某些人曾經駐錫主持過的,這些人是以「中國內地會」的名義

被派來中國宣教,已一些年日,其中著名的有前皇家砲兵官何斯德( D. E. Hoste),英格蘭的板球手施達德

( C. T. Studd)以及劍橋大學船隊的一員 —史密斯(Stanley Smith)。

 

1900年的危機終於過去了,「中國內地會」以寬大為懷,故未接受生命財產損失的賠償,中國人對於宣教士的

態度有了改變,教會數目也為之倍增。接著羅希戴爾爵士( Lord Rochdale)

 

在太原府建立了醫院,中華內地會也在臨汾—當地的古城內一座祀奉堯帝的大廟—和汾水東邊山區的長治相繼

建立醫院,一間聖經學校也在臨汾開辦了,不過其後這所學校搬到了臨汾北方二十哩的一個繁榮小鎮洪洞。由

於一條從鄰近山區發源的河流流經,故能四季不斷地灌溉當地,而在1920年代,在洪洞城牆外面的山上,一座

美侖美奐的高中便落成了。這所學校是為了紀念席牧師的一位摯友—何斯德而建立的,席牧師和他的愛妻則繼

續住在臨汾縣的一個村莊,在拳匪之亂後的三十年,基督教會經過大刀屠殺後,已逐漸繁榮茁壯,此乃眼睜睜

的事實。

 

 

 

 

備註